<u id="2hzha"></u>

<b id="2hzha"></b>
<u id="2hzha"></u>
<video id="2hzha"></video>
<i id="2hzha"></i>
  • <video id="2hzha"></video>
      <wbr id="2hzha"></wbr>

        <output id="2hzha"></output>

          當前位置:首頁 > 公告新聞 > 通知公告

          關于科泰/About Ketai

          通知公告

          [商丘市]《商丘市建設制造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作者:admin 日期:2024-01-25 13:59:25

          商丘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商丘市建設制造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商丘市建設制造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商丘市建設制造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和我市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若干意見,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聚力新型工業化,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集群化發展,大力實施八項工程(產業基礎再造、重點鏈條重塑、項目投資支撐、優質企業培育、開發區提升、質量品牌建設、產業布局優化、要素保障強化),推動五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加快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商丘制造向商丘創造轉變、商丘速度向商丘質量轉變、商丘產品向商丘品牌轉變,努力把商丘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強市,為中國式現代化商丘實踐奠定堅實產業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為鮮明標識的先進制造業強市。

          產業能級高。先進制造業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前列,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40%,其中制造業占比穩定在30%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40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0家。

          產業結構優。基本形成“以未來產業為先導、新興產業為支柱、傳統產業為基礎”的現代化制造業體系,力爭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形成24個百億級現代化產業鏈。

          產業創新強。基本建成全省制造業創新高地,省級創新平臺突破2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100%,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

          產業融合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率達到8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指數達到62,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13%,建成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園區)20家,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達到全省一流水平。

          產業韌性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程度明顯提升,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的區域產業布局基本形成,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得到突破和應用,形成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產業鏈群發展模式。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堅持以高端制造為引領,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形成先進制造業體系的硬支撐。

          1.提升產業能級。深入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和工業發動機計劃,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加快傳統產業高位嫁接,延鏈中高端,形成“新制造”,重點推進基礎材料、裝備制造、食品、紡織服裝制鞋等轉型“新材料”“新裝備”和時尚消費“新品牌”,到2025年,力爭30%的傳統企業轉型為戰略性新興企業。堅持優中培新、有中育新、無中生有,重點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4個新興產業集群。堅持“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類腦智能、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到2025年,全市未來產業初步實現“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的轉變,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2.發展高端制造。推進關鍵技術裝備、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的集成創新和應用示范,加快開發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智能制造新裝備,力爭在智能機器人、高端醫療器械、精密儀器儀表、智能傳感器耦合器等領域實現新突破。鞏固提升新型制冷裝備、智能工量具、集成環保裝備、高端精密鑄造、新能源專用汽車等領域高端化水平,推動大型化、智能化、服務化、國際化轉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傳統裝備轉型智能“新裝備”。到2025年,力爭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3.引育高端人才。完善高端人才引育機制,按照重點產業鏈圖譜清單,精準引育高端創新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強柔性引才,積極創建院士工作站和中原學者工作站。建立重點產業鏈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定向聯系機制,強化高端人才與創新團隊的柔性引進。依托各級創新平臺和鏈主企業,推動市域內一流創新人才與團隊的培育。貫徹人才強市戰略,實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育工程,落實落細高層次人才引育各項激勵政策。持續開展“商丘學者”和“商丘市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培育、評選。到2025年,基本形成重點產業鏈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二)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1.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企業、園區、產業鏈、集群”分類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到2025年,力爭培育1家“數字領航”企業、1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2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1個制造業數字化賦能中心。培育壯大數字核心產業,加快我市智慧島建設,完善智慧島“雙創”體制機制。到2025年,全面建成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省級“雙創”示范區,以及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區、創新金融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2.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探索開展規模以上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推進企業應用5G技術對現有生產、服務和管理方式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全面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支持企業聚焦精益運營、質量管控、敏捷協同、設備管理、產量提升、能耗管控等關鍵環節,打造“5G+”“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應用場景,累計建成70個省級智能工廠(車間),創建一批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圍繞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遴選培育30個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新模式示范項目(平臺)。持續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提升行動,到2025年,累計推動1.6萬家左右企業上云、上平臺。(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

          3.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統籌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力爭建成5G基站1.2萬個。持續推動全市5G獨立組網(SA)網絡規模化部署,提升典型場景網絡服務質量,實現鄉鎮以上區域5G網絡深度覆蓋。深入實施“1+N”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行動,持續推進睢縣制鞋行業“蟹立方”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重點推進超硬材料、裝備制造、食品等行業骨干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加快市大數據中心建設,提升我市城市基礎服務能力平臺集約化水平,有效支撐智慧城市的運行和管理,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利用,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支撐城市運行的態勢監測、智慧決策以及城市共治體系的構建。(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

          (三)加快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堅持以“雙碳”目標為導向,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1.發展綠色低碳制造。落實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等產業鏈綠色化改造。強化工業污染治理,嚴控“兩高一危”項目,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設計產品等,加快推進綠色技術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到2025年,力爭創建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園區)20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2.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在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推動“碳達峰”。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工業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努力達峰削峰,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鼓勵在重點產業鏈建設碳排放公共服務平臺,為重點產業“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服務支撐。(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3.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推進靜脈產業園區建設,支持各縣(市、區)建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及骨干企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促進鋼鐵、有色等行業高效再生循環利用,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持續實施取用水企業深度節水控水行動,開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示范。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引導企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

          (四)加快制造業服務化發展。堅持以服務型制造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賦能新制造。

          1.培育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深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堅持“制造+服務”“產品+服務”發展方向,以服務化改造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制造業企業大力發展總集成總承包、綜合解決方案、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C2M(用戶到制造)、D2M(設計到制造)、遠程運維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重點支持紡織服裝制鞋、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的骨干企業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遠程運維服務、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力爭每年培育1家以上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項目)。(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教育培訓、節能環保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構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專業化、規模化、高端化發展。支持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搭建面向服務型制造的專業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和共性技術平臺,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平臺化服務。支持依托開發區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和生產服務基地,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同升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工作局)

          3.推動企業服務化轉型。推動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開放創新研發、檢驗檢測等平臺,完善共享服務生態,賦能上下游中小企業服務化轉型。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牽頭建設行業數據中心,加快工業數據價值化開發,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數據要素便捷服務。鼓勵制造業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發揮資本、技術、人才和品牌等優勢,整合上下游資源,發展平臺型制造新模式,形成服務型制造新的增長點。(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加快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堅持以集群化構建高效協同的生產制造網絡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1.創建省級產業集群。突出我市集群優勢,對標省級產業集群創建標準,積極創建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重點圍繞紡織服裝制鞋、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精準發力,著力破解科技創新、投資融資、轉型升級等瓶頸制約和共性難題,形成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良好生態,推動集群在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等方面加快提升。到2025年,力爭創建3個以上省級產業集群,全面融入我省國家級產業集群創建體系。(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2.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加大我市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力度,鼓勵各縣(市、區)依托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地方優勢產業集群,培育特色產業鏈條。積極組織參與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不斷提升產業集群在規模能級、核心優勢、耦合生態等方面的競爭力。到2025年,重點培育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現代醫藥等9個產業集群進一步擴能升級,力爭創建3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推動集群協同發展。積極探索產業協同、政策協同、要素協同、機制協同等新模式,提高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水平。發揮集群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參與技術協同攻關、產品協作配套、品牌共建共育、資金融通擔保,提升集群規模實力與發展效應。引導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主動融入國內外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三、重點工程

          (一)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1.提升創新主體能級。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和全市產業鏈需求,推動產業創新平臺(實驗室、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等)和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努力實現量質齊升,加快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全覆蓋,到2025年,力爭省級各類創新平臺數量達到200家。在重點產業領域深度融入省級、國家級創新戰略體系,形成中國制造“商丘創造”的主力軍。(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2.強化關鍵技術攻堅。深入開展“五基”和重大裝備技術攻關。聚焦基礎零部件國產替代、基礎元器件迭代更新、基礎材料擴能提級、基礎工藝技術提升、基礎軟件集成應用,支持企業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加強與各類創新平臺協同攻關,努力在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技術零部件,在新材料、紡織服裝制鞋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基礎材料,在食品、生物醫藥等領域突破一批先進基礎工藝,在智能制造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到2025年,力爭承擔2項以上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突破和推廣應用6項“五基”細分領域關鍵技術與產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3.推廣應用自創新品。加大自創新品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研制和使用單位建立合作機制,為自主創新產品研制提供試驗驗證場景。落實政府采購與工程招投標辦法,鼓勵使用自主創新產品。在符合條件的區域和領域,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產品國產化替代。發揮內需市場優勢,強化自主創新產品供需對接,持續擴大創新產品應用,重點強化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推廣與應用。到2025年,力爭推廣應用20項自主創新產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

          (二)重點鏈條重塑工程。

          1.培育百億級重點產業鏈。統籌傳統產業提質發展、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未來產業破冰搶灘,加快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推動產業鏈制造環節向一、三產延伸、融合發展,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到2025年,努力建成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24個百億級重點產業鏈。(責任單位:相關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2.提高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水平。強化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監測預警機制,積極穩鏈護鏈,著力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穩固多元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加強產業鏈備份和災害應急物資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一批供應鏈企業納入國家安全應急物資保障平臺,支持各縣(市、區)創建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加快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推動現代物流業與產業鏈協同一體化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應急局、市科技局)

          3.落實產業鏈培育工作機制。貫徹落實《商丘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培育重點產業鏈工作推進方案(2023-2025年)》,健全“一個產業鏈、一個工作專班、一個研發機構、一套政策方案、一批項目”工作機制,堅持專班化責任推進,清單化動態管理,常態化督導考核,精準化企業服務,強化重點產業鏈培育統籌推進,推動重點產業鏈擴容晉級。(責任單位:相關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三)項目投資支撐工程。

          1.實施產業千億招商行動。舉辦好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民權冷博會、永城面博會、睢縣鞋博會、柘城辣椒節、寧陵梨花節等招商對接活動,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實施新一輪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行動,建好承接產業轉移載體。鼓勵各縣(市、區)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壓實各地先進制造業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責任,強化以商招商、資本招商、群鏈招商、央企招商等,力爭每年簽約重點制造業產業項目1000億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2.實施工業千億投資行動。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持續優化項目建設環境,強化項目要素保障,繼續實行重點項目領導包聯制度和專班推進機制,健全和完善重點項目聯審聯批機制,落實“三個一批”要求,形成簽約項目加快落地、落地項目加快開工、開工項目加快建設、在建項目加快投產、投產項目加快達效、達效項目長效推進機制,分期、分批謀劃和滾動實施重大制造業項目、新技改工程項目。堅持服務跟著項目走,建立重大項目庫,設置重大項目臺賬,提高項目建設在年度績效考核中的權重,保障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到2025年,力爭每年工業投資規模達到1000億元,累計實施補鏈延鏈強鏈重點制造業項目15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3.實施“三化”改造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制造業全鏈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強“三化”改造項目儲備,完善“三化”改造項目庫,積極推進“三化”改造項目入庫。力爭每年實施“三化”改造項目200個以上,帶動全市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四)優質企業培育工程。

          1.做強龍頭企業。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分級培育鏈主企業。持續實施頭雁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對標“創新水平更高、質量效益更優、帶動能力更強”的培育目標,探索“產業鏈+市場主體”培育模式,著力培育群鏈帶動力強的單項冠軍企業、頭雁企業,支持企業加快成為獨角獸企業。到2025年,力爭新增百億級制造業企業3家以上,入選制造業頭雁企業、頭雁培育企業達到2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2.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四個梯隊,完善優質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分級建立企業培育庫,實施差異化精準指導,加強常態化監測幫扶,形成專精特新企業梯次培育格局,力爭每年分別培育2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力爭每年上市掛牌企業達到1家以上。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支持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牽頭,面向省級開發區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整合優質產教資源,規劃建設工匠實驗室。(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金融工作局)

          3.培育一流企業家隊伍。依托商丘華商學院(商丘企業家學院),制定實施企業家成長培訓計劃,定期舉辦專題培訓班,每年培訓企業管理者3000人次以上,其中青年企業家100人次以上,著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聚焦主業發展、勇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重商安商護商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勤于學習、善于實踐、勇于創新、甘于奮斗、樂于奉獻”的商丘企業家精神,樹立一批優秀企業家典型標桿。(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聯)

          (五)開發區提升工程。

          1.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堅持制造業為主的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確定開發區主導產業,強化主導產業鏈招商和重大項目建設,推動開發區間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加強合作,構建主導產業明確、錯位發展、分工協作、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體系,到2025年,力爭全市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億元、200億元的開發區分別達到4個、10個。開展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創建,引領帶動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公共平臺協同聯動的產業生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工作局)

          2.推動集約節約發展。按照產業用地比例不低于60%的標準,統籌優化開發區空間布局和用地結構,新增工業用地原則上布局在開發區,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在開發區選址布局。建立開發區規劃用地標準,明確開發區用地結構、容積率、建筑密度以及配套設施標準。建立開發區畝均投入產出綜合評價體系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提高經濟密度和產出強度。(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

          3.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全面落實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任制、工資績效薪酬制,強化專業人才和團隊招引,加快提升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理順開發區管委會與行政區關系,有序剝離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職能。精準實施開發區放權賦能改革,加強下放權限指導培訓和專業人員保障,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六)質量品牌建設工程。

          1.提升工業設計水平。按照“設計河南”工作部署,推動工業設計能力和制造業服務水平提升,鼓勵大型企業積極開展設計外包,支持設計企業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支持各縣(市、區)依托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工業設計園區(基地)。加大設計軟件和工具推廣應用力度,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提升設計數字化水平。到2025年,力爭新增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教體局)

          2.提升質量標準水平。大力推廣卓越績效、精益生產模式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推動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建立健全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支持制造業企業參評中國質量獎、河南省省長質量獎、商丘市市長質量獎。加快“標準河南”建設,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國際、國內與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推動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快提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比重,增強行業發展引領力,掌握行業發展主動權。(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打造商丘制造品牌。深入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支持制造業頭雁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利用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等,研發高端、智能、綠色新產品,推進產品應用迭代升級,打造國內知名品牌。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精耕主業、提升品質,掌握“獨門絕技”,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區域品牌。鼓勵和支持我市有關開發區建設為商標品牌示范基地,提升我市有關開發區產業品牌標識度。引導企業參加“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廣泛參加進博會、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等國際性展會,提高“商丘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科技局)

          (七)產業布局優化工程。

          1.優化制造業空間布局。構建“一核雙廊多點”的產業空間格局。以商丘市中心城區為發展核心,以豫商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聯動優化商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面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和輻射力;以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商丘段和京港臺經濟走廊商丘段為發展走廊,實現交通通道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等樞紐偏好型的經濟廊道轉型;培育多個特色產業支撐節點,依托永城、民權、虞城、寧陵、夏邑、柘城、睢縣等開發區,打造特色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融入國內大循環布局。暢通市域產業循環,以重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為紐帶,強化跨縣跨區域產業合作,疏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協同培育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百億級現代化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鏈跨鏈融合,形成“原料—材料—零部件—終端產品”高效耦合生態。依托鏈主企業和產業鏈關鍵核心企業,把握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機遇,主動融入國內大循環,推動重點產業鏈跨區域合作,與省內外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展“一對一”“多對一”融鏈結鏈活動,嵌入中高端、融入關鍵環,提升產業鏈、價值鏈,協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與韌性。(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3.深化產業國際化布局。依托鏈主企業深化與“一帶一路”地區的產業合作,加快重點產業海外布局。籌劃推進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紡織服裝制鞋等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支持企業提升海外市場規模,提升主業競爭力。加強與世界500強企業、全國500強企業、行業100強企業的交流合作,強化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引進與落地。鼓勵和引導制冷、五金工量具、食品、環保裝備等行業優勢企業,利用現有設備和成熟技術在境外建立生產基地,推動我市優勢產業“走出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丘海關)

          (八)要素保障強化工程。

          1.攻堅瓶頸要素破解。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制造業項目新增用地計劃指標應保盡保,實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出讓,保障重點產業項目快速落地。落實落細各類產業支持政策,支持各縣(市、區)探索創新專項資金使用方式,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各類惠企政策。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基金,由基金根據產業實際推進情況,按照市場化原則采取直接投資或設立專項子基金的投資方式對重點產業予以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重點企業的金融服務,加大對制造業的信貸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和發債融資。加大能耗指標和環境指標保障力度,優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方式,強化對企業的幫扶指導,確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生產經營。(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金融工作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商丘監管分局、人行商丘分行)

          2.強化基礎要素保障。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加強煤電油氣運等基礎要素保障,著力降低企業基礎要素使用成本。持續深化電力市場改革,科學實施負荷管理,合理安排錯避峰用電,保障企業合理用電需求。大力實施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工程,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重點培育商丘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建設,著力建設大樞紐,培育大龍頭,打造大平臺,形成大物流,積極暢通物流通道,加快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

          3.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精簡審批事項,優化辦事流程,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壓減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打造政策精準直達企業服務平臺。堅持依法行政,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防止粗暴執法、選擇性執法,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不斷優化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著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由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行動計劃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工作臺賬,健全評價機制,完善統計監測機制,實施月調度、季督導、半年點評、年度總結推進機制,確保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各縣(市、區)、各部門也要進一步健全相關工作推進機制,制定相應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并抓好落實。(責任單位: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二)強化考核激勵。加強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監測評估,將制造業發展相關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探索實行第三方監督評估制度,對市直單位和各縣(市、區)每年服務和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情況進行考核,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依相關程序進行表彰獎勵。(責任單位: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三)強化企業服務。充分發揮市助企強鏈工作專班作用,聚焦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圍繞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攻難點、通堵點、除痛點,常態化開展產學研、用工、產銷、產融“四項對接”活動,著力打造一流產業鏈群生態,推動支柱產業優勢再造、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責任單位: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

          (四)強化氛圍營造。深入總結行動計劃實施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選樹一批標桿示范,加大復制推廣力度。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主動探索轄區內貫徹落實行動計劃的新機制、新舉措、新模式。市各級新聞媒體單位要加強對行動計劃實施中先進典型和案例的宣傳報道,共同營造制造強市建設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市各級新聞媒體單位)


          附件:重點任務清單

          高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三区_亚洲天堂黄色网站_国产色图视频一区二区_国内精韩国久久久久影院
          <u id="2hzha"></u>

          <b id="2hzha"></b>
          <u id="2hzha"></u>
          <video id="2hzha"></video>
          <i id="2hzha"></i>
        1. <video id="2hzha"></video>
            <wbr id="2hzha"></wbr>

              <output id="2hzha"></output>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2020天天堂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蜜芽 | 亚洲一区欧美国产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网站亚洲一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