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2hzha"></u>

<b id="2hzha"></b>
<u id="2hzha"></u>
<video id="2hzha"></video>
<i id="2hzha"></i>
  • <video id="2hzha"></video>
      <wbr id="2hzha"></wbr>

        <output id="2hzha"></output>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解讀 > 地方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Service

          地方政策解讀

          鄭州市建設中國制造強市若干政策

          作者:admin 日期:2020-07-10 14:29:51

          鄭州市建設中國制造強市若干政策

          [字號:  ]

           

          鄭州市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鄭州市建設中國制造強市
          若干政策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鄭州市建設中國制造強市若干政策》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16年9月9日


          鄭州市建設中國制造強市若干政策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與河南行動綱要,努力把鄭州市建設成為中國制造強市,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主導產業快速發展
          1.加快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加強對產業的規劃、引導和提升,推動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及醫藥、現代食品制造、現代家居和品牌服裝七大主導產業加快集聚、形成優勢。支持各縣(市、區)圍繞主導工業產業培育千億級產業,加快產業集中布局,錯位發展。鼓勵各縣(市、區)依托國家級和省級工業集聚區,打破行政區劃,采取合作共建、托管、“飛地”等多種方式,對地域相近、產業相關、優勢互補的工業集聚區進行整合,提升規模,突出特色。
          2.加快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立足產業發展前沿,集中力量扶持具有高成長性和持續帶動性的產業,形成具有集聚創新優勢的產品制造基地和研發基地。加快各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投融資平臺、公共研發平臺和標準化廠房建設,增強示范基地產業和項目承載力。對通過國家、省新認定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100萬元和50萬元的獎勵。對成功創建的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給予所在縣(市、區)50萬元獎勵。 
          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3.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鼓勵“雙百”企業壯大規模拓展實力,充分發揮大型企業支撐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實施大型龍頭企業和跨國企業培育引進計劃,新增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對首次入選中國500強或在中國500強位次排名較上年前移5位及以上的工業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年銷售收入首次超過1000億元、500億元和100億元的工業企業,進行年度表彰,對支持企業發展專項措施實行“一事一議”。對年銷售收入首次超過10億元和5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和100萬元的獎勵。以上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建設、科技進步等方面。
          4.加快推進工業強基建設。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大力支持企業開展工業強基工程產品和技術推廣應用,提升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工業基礎能力。對企業承擔國家工業強基工程的項目,按照國家資助的50%給予配套支持。
          5.支持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在企業落實債權債務責任和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對被兼并企業逾期、到期的銀行貸款給予展期或轉貸,對兼并重組后的企業綜合授信給予并購貸款支持。按國家規定,在資產重組過程中,通過合并、分立、出售、置換等方式將全部或部分實物資產及其相關聯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并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符合條件的免征契稅,涉及的房產過戶免收房屋交易手續費,其中涉及的貨物轉讓、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等行為不征收增值稅。
          三、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
          6.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加快我市工業企業市場開拓步伐,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各級展銷會、博覽會,場地租賃費、布展費按70%的比例給予補貼,每戶企業每年補貼金額不超過100萬元。對于在中央一級媒體做產品廣告的工業企業,按照廣告費的5%予以補貼。以上獎勵,每戶企業每年補貼額不超過300萬元,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市場開拓方面。
          7.鼓勵使用地方名優產品。加強各級政府和企業采購對地方名優產品的拉動作用,通過建立《鄭州市地方名優產品推薦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鼓勵政府投資項目以及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重大裝備和產品的項目,在同等條件優先使用《目錄》中產品,任何項目建設單位和業主單位不得以總包名義規避《目錄》中的產品采購。成立鄭州市地方名優產品采購指導小組,定期對政府投資項目及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的項目中地方名優產品采購情況進行考核。對本市企業使用非政府資金采購《目錄》中產品年累計在1000萬元以上的,按采購金額的1%進行獎勵,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采購本地名優產品方面。
          8.引導企業融入“一帶一路”。鼓勵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及其他重點區域開展境外技術和品牌并購、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和服務網絡、在境外投資設立研發分支機構,對其境外設備購置、場地租賃等費用按不高于5%的比例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對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招投標且中標項目使用《目錄》中產品年累計在1000萬元以上的,按采購金額的1%進行獎勵,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采購本地名優產品方面。對納入“一帶一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認真落實國家去產能相關政策,按照《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鄭州市財政支持穩增長調結構促雙創增動力十六條實施意見的通知》(鄭政文〔2015〕187號)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并對企業銷往國外的產品,按運費的2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四、強化工業有效投資
          9.強化主導產業招商。建立招大商、引龍頭項目工作機制,分區域、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活動。加強與國內外500強、行業百強企業對接,重點引進一批“四力型”重大工業項目,加快承接高端產業轉移。對引進符合工業產業定位、實際投資額在100億元、50億元和10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在項目竣工投產后一次性分別給予所在縣(市、區)1000萬元、500萬元和100萬元的獎勵,獎勵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本地區工業發展方面。對完成年度招商引資任務較好的縣(市、區)和市政府有關部門以及成績突出的個人給予宣傳和表彰。
          10.實施項目獎勵政策。對工業主導產業中總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新建項目, 項目完工投產后,按照項目生產和技術設備投資額的5%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給予補貼。對重大工業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特別政策支持。補貼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的項目建設、擴大生產等方面。
          11.支持企業總部建設。對新引進的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中國民營500強企業總部,按照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鄭州市加快總部經濟發展激勵暫行辦法的通知》(鄭政 〔2011〕109號)規定進行扶持。
          五、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12.加快建設行業公共技術平臺。支持各縣(市、區)圍繞戰略支撐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業技術研究院、檢驗檢測機構等服務平臺。對投資300萬元以上的公共技術平臺,給予每個項目設備投資額20%的資金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補貼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的科技研發、能力提升等方面。
          13.促進企業研發平臺建設。鼓勵和吸引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來鄭設立研發中心。加大對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扶持力度,對通過國家、省認定的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積極推進國家、省企業研發平臺(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省級各類研發平臺,按市政府有關規定給予一次性資金補貼。健全食品藥品安全體系,提高檢驗檢測水平,對購買先進檢測檢驗設備的企業,給予購置設備款的1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獲得國家生物制品1-14類(治療和預防)、化學藥1-2類、中藥及天然藥物1-6類新藥證書、藥品注冊證并在我市進行生產銷售的藥品,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獎勵。以上補助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科技研發活動。
          14.加強產學研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廣泛與國內外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建立科技戰略合作關系,積極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大力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每年舉辦高層次、多領域產學研對接會,促進科技成果在本地實現產業化。加大對駐鄭央企、省企及科研院所研發的支持力度,對其在鄭轉化的研發成果優先列入重大科技成果并予以重點支持。加快企業專利產品產業化。企業獲得發明專利,其專利產品2年內年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給予銷售收入5%最高金額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科技研發方面。
          15.支持企業提升工業設計水平。促進工業設計業集聚發展,支持工業設計企業做大規模。提升工業設計業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鼓勵“設計+品牌”、“設計+科技”、“設計+文化”等新業態發展,提升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能力,推動工業設計向價值鏈高端環節延伸。引進國際頂尖設計機構,打造國際一流工業設計展會。
          16.加大對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扶持力度。對我市工業企業生產的,且經國家、省認定符合條件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在實現首臺(套)銷售后,按首臺(套)產品銷售價格的30%給予獎勵,單個產品獎勵最高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以上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新產品研發補助。 
          六、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17.大力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充分發揮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測檢驗的質量技術支撐作用。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建設和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需要,打造高水平的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重點推進國家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質檢中心項目、國家產品質量大數據(鄭州)中心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檢驗檢測技術機構在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先進檢測技術研究、先進標準研制、質量創新等方面的主導作用。
          18.積極打造知名品牌。加強工業企業品牌保護,加大知識產權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保護專利、注冊商標、商業秘密免受非法侵害,降低企業維權成本。幫助工業企業運用動產、商標權、股權進行抵質押貸款,幫助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融資增信,提高企業品牌收益。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40萬元;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河南省著名商標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30萬元。對獲得A級、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的產品,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20萬元和30萬元;對成功創建國家級知名品牌示范區、省級知名品牌示范區,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以上獎勵資金主要用于工業企業產品研發、檢驗檢測、質量提升、品牌創建、質量宣傳等方面。
          19.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省、市政府質量獎。對獲得市長質量獎的企業(單位)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質量提升、品牌創建、質量培訓、質量宣傳等方面,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級質量獎。
          20.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定。對新制(修)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且標準已經國際標準化組織、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發布的,分別獎勵60萬元、40萬元、20萬元。以上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新產品研發方面
          七、著力緩解企業融資困難
          21.充分發揮市級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的作用。依托鄭州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公司平臺,以政府出資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設立100億元的鄭州市制造強市發展基金作為母基金,支持七大產業基地、八項重點工程和產業并購、企業過橋轉貸等,參股設立鄭州市智能制造、企業轉貸、產業并購、工業強基、工業創新、工業園區建設、傳統工業改造提升、企業擔保、電子信息、汽車制造、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及醫藥、現代食品制造、現代家居和品牌服裝等15個子基金,子基金總規模不低于200億元。成立鄭州市工業投資決策委員會,根據我市工業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定期發布鄭州市產業發展方向,推薦符合鄭州市產業發展定位的優秀工業企業和項目名錄,為市級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使用提供決策建議。
          22.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定期對企業融資需求進行摸排,按照不同層次梳理困難企業,重點做好以下3類情況的統計:行業整體尚可,企業普遍困難的;特別困難企業,需要解困的;有市場但流動資金趨緊,現有銀行授信不能滿足需求,但企業要加足馬力多生產、多供應,能夠形成增長點的。各金融機構要根據具體情況分類研究,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23.鼓勵企業多渠道融資。建立健全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綠色通道”制度,實施企業上市掛牌“提速工程”。按照《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意見》 (鄭政〔2009〕35號)、鄭政文〔2015〕187號等文件規定,對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納斯達克、香港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等重點境內外資本市場以及“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的融資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對于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工具(如發行公司債、企業債、私募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進行直接融資的企業,給予募集資金1‰、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資金補助。
          24. 實施企業融資共保體模式。建立全市工業企業融資名錄庫。以“共保體”方式,支持企業擴大融資。對參與貸款的銀行和“共保體”因工業名錄庫內企業貸款發生損失時,由市財政按損失額的20%給予補償。
          八、努力促進兩化深度融合
          25.鼓勵開展智能制造。全面推廣“數控一代”技術產品,促進人工轉機械、機械轉自動、單臺轉成套、數字轉智能。鼓勵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特別是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推動企業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對傳統工業企業進行智能制造升級涉及土地需求的,享受國土資源部等六部委《關于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國土資規〔2015〕5號)有關政策。支持智能裝備生產企業和軟件企業加快發展,對規模以上的企業,以上年為基數,銷售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 獎勵10萬元,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于我市采購或租賃本地生產的智能制造裝備,按不高于整機售價或租賃費的2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300萬元。以上補貼獎勵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科技研發和智能化升級改造方面。
          26.推動兩化融合標準示范工程。積極推進工業七大主導產業兩化融合步伐,大力支持我市重點工業企業成為國家級、省級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對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基地)的,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的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對被評為國家級、省級信息消費示范(試點)企業(項目)的,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被評為國家級、省級智能工廠(智能車間)試點(示范)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
          27.大力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積極實施企業資源計劃體系(ERP)、生產制造執行體系(MES)、生產過程控制自動化(PCS)和能源管理系統(EMS)等信息化建設,著重實施產品智能化、過程自動化、系統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商務電子化,加快虛擬制造、網絡制造、物聯網等方面的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大力發展計算、存儲資源租用和應用軟件開發部署平臺服務,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研發設計等在線應用服務,鼓勵以租賃或分時計費方式向制造業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降低企業信息化門檻和創新成本。
          28.加快企業電子商務發展。實施電子商務“十百千萬”工程。對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平臺,按設備和軟件實際投資額的20%給予資助,每個平臺資助總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評選電子商務重點示范企業,每戶給予一次性30萬元的獎勵
          九、實施工業綠色發展
          29.加強工業節能管理。加強對電力、冶金、建材、鋼鐵、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節能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建立完善覆蓋全市的市、縣兩級工業節能監察體系。對企業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投資額100萬元以上、項目達產后實際節能效益達到10%以上的,按照設備投資額的12%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80萬元,補貼資金主要用于企業節能技改方面
          十、強化產業用地和空間保障
          30.加強產業用地統籌管理。研究劃定產業區塊控制線,先期將制造業基礎好、集中連片、符合城市規劃的產業園區劃入線內管理,確保每年新增工業用地增速不低于全市新增城市建設用地增速,同時確保全市工業用地總規模不斷增加。對產業區塊控制線探索實施閉環管理,嚴格控制線內產業用地改變用途,企業有破產、清算、自愿或者強制遷出等情形的,由政府部門按照協議約定或者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征收補償標準按收回時征收補償規定執行。
          31.創新產業用地使用方式。改進產業用地使用方式,積極探索產業用地“長期租賃”有償使用方式,推廣“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土地供應方式,降低企業初始用地成本,年租金通過土地評估確定。租賃期滿達到租賃合同約定的投資、建設、稅收、就業等條件的,可以申請續租或同等條件下優先受讓。企業未申請續租、出讓或申請未被批準的,由政府收回土地,對已有建筑物、構筑物按殘值評估價補償。經市政府審定后,產業用地租賃可采取協議方式供應,確保持續供應能力。
          十一、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32.聚焦工作重點。加強市工業經濟科技和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把工業企業發展的工作重點放在“雙百”企業做大做強和規模以下企業入規培育上,研究解決相關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各級各部門要將主要精力聚焦在工作重點上,加大服務和指導,在優化環境、要素保障、金融支撐等方面強化對“雙百”企業和入規企業的支持。
          33.大力營造工業發展氛圍。加大對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典型縣(市、區)、重點項目和企業的宣傳力度,在新聞媒體開通政策直通車,及時發布支持工業的政策措施,努力營造各方鼓勵和支持工業發展的輿論氛圍。
          34.構建制造強市專業團隊。對接“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引進一批產業領軍人物,培育一批優秀企業家,打造一批專家型高管,培養一批高技能人才,加快推進制造強市建設步伐。
          35.加大企業服務力度。加大企業服務活動力度,幫助解決企業在市場開拓、社會融資、人才引進、技術研發等領域存在的困難,定期舉辦產銷、銀企、用工、產學研等對接活動。定期召開企業問題專題協調會,積極幫助企業解決政策支持、資金、土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問題。每年與知名高校合作舉辦重點企業領導人管理素質提升培訓活動,不斷提升企業家素質。
          36.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圍繞“降成本、減負擔”的目標,以建立清單查詢平臺,嚴控涉企稅費為核心,深入開展企業負擔調查評價,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和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重點建立涉企稅收目錄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探索建立涉企保證金(抵押金)清單和涉企檢查事項清單。抓好各項惠企減負政策的督促落實,建立政策跟蹤督促制度,將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穩妥推進協會商會機構、職能、資產財務、人事、黨建等與行政機關分離,實現政社脫鉤。完善企業舉報查處機制,依托市級減輕企業負擔舉報平臺受理企業舉報,建立問題查處臺賬,及時進行調查核實并提出處理意見,同時將處理結果告知相關企業。加強監督檢查。繼續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形成督促政策落實和規范涉企收費的長效機制。完善問責機制,對工作落實不力的部門以及各種違規收費行為,要給予曝光和通報批評,并督促進行整改。
          十二、其他事項
          37.本政策執行期限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我市原有規定中具體條款與本政策不一致的,按本政策執行。
          38.本政策由市工信委組織實施,對實施過程進行監督。每年對各項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情況進行適當修改完善。
          39.本政策由市工信委和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高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三区_亚洲天堂黄色网站_国产色图视频一区二区_国内精韩国久久久久影院
          <u id="2hzha"></u>

          <b id="2hzha"></b>
          <u id="2hzha"></u>
          <video id="2hzha"></video>
          <i id="2hzha"></i>
        1. <video id="2hzha"></video>
            <wbr id="2hzha"></wbr>

              <output id="2hzha"></output>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亚洲第一r级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的AV片 | 在线观看国产不卡秒播AV |